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發布我國首個《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提出要從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轉型、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資源利用循環化轉型、生產過程清潔化轉型、產品供給綠色化轉型、制造流程數字化轉型等六個方面,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到2030年,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綠色發展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堅實基礎。到2035年,制造業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碳中和能力穩步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低碳競爭優勢凸顯,綠色發展成為新型工業化的普遍形態。
《指導意見》提出:一是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優化重構。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就近大規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拓寬電能替代領域,提升綠色電力消納比例。二是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定期更新發布制造業綠色低碳技術導向目錄,遴選推廣成熟度高、經濟性好、綠色成效顯著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企業、園區、重點行業全面實施新一輪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升級。三是推動數字化和綠色化深度融合。發揮數字技術在提高資源效率、環境效益、管理效能等方面的賦能作用,加速生產方式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深化產品研發設計環節數字化綠色化協同應用,面向重點行業領域在生產制造全流程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低碳”典型應用場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四是完善綠色化發展政策體系。通過現有財政資金渠道,重點支持綠色低碳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綠色低碳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向和領域。充分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依托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金融資源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建立綠色低碳技術改造項目庫和標桿企業庫,加大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五是優化綠色低碳標桿培育體系。發揮綠色低碳標桿的引領帶動作用,構建綠色制造“綜合標桿”和細分領域“單項標桿”相銜接的標桿培育體系,打造制造業綠色化發展領軍力量。到2030年,各級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鼓勵綠色工廠進一步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創建“零碳”工廠。深入開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培育,不斷探索綠色低碳路徑和解決方案。
版權所有:陜西建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29-33136162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秦漢新城秦漢文創大廈16-17樓
陜ICP備15015023號-1 陜公網安備 61110202000221號
關注公眾號
關注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