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訊(錢鵬飛 北京報道)根據國家《2017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在外出農民工中,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所占比重為17.3%,僅次于制造業。農民工作為建筑業的磐石基礎,項目建設從開工到竣工約80%以上的生產力都是由農民工承擔,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仍時常發生,由此引發的穩定問題值得社會關注。為此,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就“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進建筑市場規范發展”話題專訪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董事長張義光。
張義光委員在分析建筑市場規范發展時認為:
一、建筑業農民工管理的難點在哪里
首先,建筑業農民工為流動的勞動力,來源廣泛,成分復雜,人員變動頻繁,用工隨意性大,不便于常規管理;其次,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上崗前多數未接受正規培訓,技能操作水平參差不齊,上崗持證率低;第三,經濟收入不穩定,不愿簽訂勞動合同,為增加收入時常在多個項目從事不同崗位的工作,或者更換收入更高的項目,導致管理難度增加;第四,建筑施工企業與勞務企業在項目管理中,由于管理層與勞務層分離,施工企業已不具備完善的勞務人員管理體制,對農民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五,在市場化的勞務企業層面,管理與保障體系相對薄弱,良莠不齊的勞務公司、參差不齊的作業班組,都會導致施工企業與勞務層的對接失衡。
二、建筑業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原因
農民工工資的拖欠成因復雜,究其根本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筑行業履行施工合同時,即使建設單位不拖欠工程款,也僅指按約定俗成的80%比例進行付款,導致農民工工資無法足額支付;二是在施工過程中因圖紙變更、材料價格、人工費等分歧使建設單位、施工企業與勞務公司之間工程款結算糾紛頻發,導致農民工工資無法及時支付;三是由于建設單位資金不到位,包括政府投資項目,不得不墊資施工,導致勞務公司無力支付農民工工資;四是個別勞務公司法人或班組負責人存在惡意拖欠現象,而施工企業作為農民工的間接使用者,無法有效監督農民工工資支付。
針對以上建筑業農民工管理的難點及工資拖欠問題,張義光委員建議:
一、繼續強化建筑業監管,確保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嚴格履行項目報審、批及施工許可制度,加強投資審查、概預算管理,確定籌資比率,對資金不到位的項目不得開工,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建立誠信機制,明確主體責任,減少過度維權、打擊惡意討薪,避免形成職業討薪者。加大勞動監察對勞務企業在勞動合同、工資發放、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日常監督力度,促進勞務企業規范管理。繼續加大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及救助體系的建設力度,制定適合建筑業農民工流動性特征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住房等管理辦法,著力解決農民工進城務工的后顧之憂。
二、完善專業作業企業體系建設,助力建筑勞務規范化管理
積極推進建筑勞務用工制度改革,堅持政府引導、行業指導、企業主導的原則,在深入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過程中,進一步加大在稅收、社保、培訓等方面的政策引導及資金支持力度,通過勞務孵化、培訓、用工三大平臺,整合、優化建筑工人隊伍及專業作業企業,逐漸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向高層次的技術型、質量型轉變。培養勞務作業領軍人物,鼓勵與建筑施工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進而不斷提升專業作業能力。在逐步完善的管理體系下,引導小微勞務企業、建筑工人作業班組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促進專業作業企業成為建筑業的用工主體。
三、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促進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型
進一步加快建筑業發展,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破除不適應建筑工人隊伍建設要求的體制機制障礙,針對建筑業農民工非專業化、職業化的問題,加大財政資金對教育、培訓投入,著力解決農民工在招錄、培訓、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探索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一批骨干技術工人班組或獨資、控股的專業作業企業,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的農民工吸納到企業來,推進建筑工人職業化建設,讓建筑業農民工在身份上向建筑工人轉型。
版權所有:陜西建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29-33136162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秦漢新城秦漢文創大廈16-17樓
陜ICP備15015023號-1 陜公網安備 61110202000221號
關注公眾號
關注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