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光
鞏富文
脫貧攻堅是我國的一項重點工作,在3月2日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提到為了掌握實情、找準問題,全國政協100多名委員曾分赴75個貧困縣走村入戶,開展了時間跨度長達4個月的實地調研,形成的40多份調研報告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我省的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此次進京履職,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在脫貧攻堅問題上也有話要說。
精確施策精細管理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鞏富文說,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國的莊嚴承諾。如何更好地對居住在自然條件特別惡劣地區的群眾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鞏富文委員建議在項目、資金、舉措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做到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
鞏富文委員認為,脫貧攻堅既要保證扶貧搬遷戶精準入住,也要幫助其精準脫貧,因此精確施策顯得尤為重要。要把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作為脫貧保障的核心,可以探索就業崗位訂單式對接、就業狀態清單式管理,還可以在安置地謀劃搬遷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有效舉措,在遷出地做好土地流轉和生態修復工作,在勞務輸出地做好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將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兜底扶貧等有效結合起來,多措并舉,打“組合拳”,確保每個搬遷戶都能夠穩定脫貧。
其次還要做到精細管理。鞏富文委員表示,在項目管理中,要制定貫穿項目的規劃、設計、實施、驗收、稽查、審計等全過程的規范化操作體系。在資金管理中,優化省、市、縣三級扶貧搬遷投融資機制,加快建立市、縣投融資主體,嚴格實行“物理隔離、封閉運行、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安全、高效運營。在社區管理中,積極推進安置社區建立低保、農合、養老等公共服務機制,落實搬遷群眾就醫、就學保障,探索群眾自治模式,確保搬遷群眾在安置社區享有基本社會保障權利和基本公共服務。
鞏富文委員說:“還要加快搬遷群眾思想融入和文化認同,為脫貧攻堅提供優良的人文環境。”
動員企業助力脫貧攻堅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張義光來自建筑施工企業,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用10年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30%。張義光委員表示,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投資建設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生產裝配式建筑所需部件以及市政基礎設施構件等環保節能產品。同時還可結合實際,與扶貧地合資成立屬地化投資建設公司,輸出建筑業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資源,發展當地建筑業。張義光委員認為,這種產業扶貧舉措,不僅符合國家建筑產業發展方向,而且可以實實在在地為貧困地區貢獻產值、稅收、就業崗位,并帶動當地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張義光委員說,貧困地區有著大量的勞務資源,通常是建筑企業勞務輸出的集中地。因此,可充分挖掘扶貧地勞務資源,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建筑勞務資源,增加貧困地區家庭收入,從根本上培育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扶得起、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在張義光委員看來,扶貧重在扶智,幫助貧困戶及子女掌握技能知識,可以助其脫貧摘帽、挖掉窮根。建筑施工企業可通過為教育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設立教育扶貧基金、為貧困地區學生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提供學費補助和生活費補助等方式,為適齡孩子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提供學習和就業機會,幫助貧困家庭孩子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愿望。
來源:西安晚報
版權所有:陜西建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29-33136162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秦漢新城秦漢文創大廈16-17樓
陜ICP備15015023號-1 陜公網安備 61110202000221號
關注公眾號
關注視頻號